异化——真实
 

汪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艺术领域中,艺术家同样通过各种劳动形式参与这生产活动,并且同样存在着劳动者生产的产品并不属于自己,反而成为一种异己的东西和力量,存在于劳动者之外。艺术家的作品也可能会成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着,并成为与他相对立的独立力量。这些产品(作品) 形式多样.与常规的产品不同的是,不但包含着物质使用功能,也包含着精神层面的功能,它可以是非物质形式的,比如绘面、音乐、舞蹈、电影、广告等等,而介于物质与非物质双重属性之问的,比如产品绘画建筑绘画、服装绘画等,在前期的绘画阶段属于非物质生产,后期的实施阶段则属于物质生产。马克思认为.文化艺术创作有两大方向或意愿:一种是出于自我愿望而耗神费力,是一种天生的能动表现,即人的类本质;另一种是受雇用而产生作品,这是一种社会劳动,这种劳动既可以繁荣社会文化艺术,使资本增值,也同样会起到负面作用。

通过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我们可以从艺术产品的生产活动中找到同样的现象,以绘画艺术为例,异化表现为画家创作动机的偏差。中国当代艺术的大多数作品背后都包含着巨大的利润而画家所创造的价值与其本人得到的价值存在一定的非正比现象,从而产生绘画行为与画家发生异化现象,表现为无原则的绘画和唯利是图的绘画。画家失去了创作的主动性遵从甲方的要求和喜好是无原则,通过绘画想方设法从中赚取额外的利益甚至以此目的作为绘画的出发点是唯利是图。这时绘画活动不再是自我愿望,而成为了赚取利益的手段。这种现象最终也导致了画家目的的消失和绘画项目中甲方与乙方的相对立。在这种条件下,画家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与画家发生对立,艺术绘画产品反过来控制了画家,画家的绘画目的和行为取决于绘画产品,主客体因此相互转换了。同样,在绘画领域,画家受制于自己的作品也时有发生,比如伦勃朗在他事业发展最顺利的时候,因为《夜巡》一画吃了官司,从此委顿不起,最后潦倒终生;二百多年后,惠斯勒以 《黑色和金色的夜曲:降落的焰火》一画受到污蔑为由,状告罗斯金,虽然最终获胜,但从此再也卖不出画也是困苦不堪。

可见,艺术中的异化可使艺术家丧失能动性.个性不能全面发展,造成片面甚至畸形发展的局面。要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就要先认清一件事,艺术是为了什么?也就是艺术创作的真实原则,这里的真实不是样式的真实,而是艺术家内心的真实。这种“真实”有点像“真情实感”但,真情实感是内心的一种活动,“真实”是激发真情实感的更本质的源头,“真实”存在,才有可能产生真情实感。要直接举具体事例说明这个问题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不像“表〞那样是直观的,在“表”里,即便是具象绘画里的抽象因素也是可以用仪器来测量的,是可以直接在媒介上显现的。它也不像观念和功能可接受社会反映和历史的考验,因为它并不是由作品本身产生出来的,而是与作品同时诞生的。也可以这么说,“真实”是父母的基因遗传给了孩子,孩子即是作品,作品里蕴含着“真实”的养料,但我们很难从作品直接读出真实。也可以说,“真实”就像“混沌”至深又至简,又像“绝对精神”是一个理念,能无限接近却无法达到。有 “真实”作指导,或许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正确的方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天津画院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 津ICP备09008928号-1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保山西道261号
技术支持:北方网 建议使用IE5.5以上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