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没骨花鸟画写生
 

张晓彦

  写生是一位画者获取创作欲望和激发创作灵感的源泉,是洞察生活细节的重要手段,是画者能创作出优秀作品必不可少的途径。

  没骨花鸟画写生与工笔花鸟画、写意花鸟画的写生稍稍有些不同,在对景写生的过程中,没骨、工笔花鸟画在写生过程中,以工整见长,唯恐不够深入,层次不够丰富,细节不够准确,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也有区分。没骨花鸟画写生主要有三种:

  一 、对景直接以色、墨画之。优点是,能够把握当时对物像最新鲜绘画感觉,往往气韵生动,但需要画者有坚实的造型能力,不然,构图、细节经不起推敲,常有美中不足之感。没骨花鸟画基本上都是一遍完成,回到画室也只能微作调整,调整过多则失去没骨花鸟画作品中的一些微妙、自然的变化,而且只能画一些较小篇幅作品,较大尺幅的作品还要在画室中去完成。

  二 、对景写生的白描手法。然后回到画室再整理、再调整,或将比较满意的白描写生稿,微作调整并放大比例去完成作品创作,但大多数没骨花鸟画的底稿则需要反复认真的推敲,特别是篇幅比较大的作品,有“九朽一罢”之说,这一点和画工笔画一样。而着色落墨的创作过程,工笔画则需要三矾九染,层积而厚的过程,耗费较长时间,少则几天,多则数十天、几个月也是有的,但没骨花鸟画为了保持对画面新鲜感觉,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将其完成。对景写生,以白描手法,这一点是没骨与工笔的相同之处,这需要画者要有从物像当中的提炼线的能力,在写生过程当中还要有适当的夸张、取舍,从而达到艺术之美。这些技巧,是需要画者长期的积累和磨练中得来。在没骨花鸟画创作当中,禽鸟、走兽部分有些局部也会用到层积而厚法,比如禽鸟、走兽的批毛、单笔丝毛法,是可以反复叠加多次,达到想要到想要的效果为止。有些花头部分还会用到工笔重彩的一些手法。总之,在没骨画鸟画创作当中不可拘泥、局限某种手法,不要顾及这是没骨画法,不能用线、不能用积墨法等等,只要对画面效果有帮助,都是可以试一试的。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不破不立,只有大胆的尝试,才会有新的发现。

  三、目识心记,此法我们的历代先贤常用。在先前,不像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交通也不如现在便利,印刷也不如现在丰富。古代先贤外出采风,一些绘画的工具也是不太容易携带,他们只有多观察、多记忆、多游历,来完成作品创作。目识心记便成了先贤们主要创作依据,他们有时也会带一些简单的绘画工具,做一些概括的记录,以帮助记忆,来加强对主要想要表达物像的肯定,这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而现在则更加方便便捷,对当今的画者来说,除了目识心记外,相机、手机,都成了画者的贴心小帮手,如果还不够网络还可以帮忙。对我个人而言,各种方法还应综合运用,只是度的把握问题。在我探寻的过程中,也是常会遇见一些同学,要么直接对景写生,远看感觉不错,近看细节不够。要么就是过分注重白描写生,常被物囿,离开写生就不能创作,写生能力很强,创作作品则显薄弱。咱们应该知道写生是为创作服务的,过分依赖写生,内心的自我将被限制。要么是有部分同学很少写生,所创作作品空洞,缺乏生动趣味。以情如画,是画者必备的条件之一,写生就是为了激发画者的情感和创作欲望的,无情则无意。物像和画者介于是与不是之间,庄周化蝶,蝶化庄周,物我两忘,对画者而言,所创作的作品反而更加生动。所以,无论是花鸟、山水,还是要多与其接触,多写生、多用心体察,还应酝酿、多思考、多琢磨、多尝试。从而达到物我两化,不被物囿的效果。这种种法门,也需要画者的情感对物像静心感受,这样可以使画者的情趣、个性更能在作品中充分对得以表达。而写意花鸟画,会更加注重一些写生物相,大的块面、大的线条、大的结构、大的取势,很少注意和留心一些琐碎的东西,他们会更注重在创作时,大的感觉,大的穿插及笔墨层次关系,以痛快淋漓为要诀。所以,我们欢喜没骨花鸟的画者,在写生时,自己心里要知道自己在写生时寻求什么,我所写生的物像在以后的创作中能不能用,能不能把自己所写的物像生动地表达。物像之所以生动,没骨花鸟画作品品格的优劣,部分源于画者对作品当中细节的把控。

  没骨花鸟画植物写生 选择适合没骨花鸟画手法表达的题材,收集素材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观察植物时,要注意植物出梢部分姿态、植物根部的基本特性,是木本、草本,叶子是对生、互生、轮生,花是总状花序、还是伞状花序、穗状花序,什么科属及植物生长的周边环境,等等这些还是需要做一点了解。自己认为比较关键部分还要写生、或拍照作详细纪录,这样你收集回来的素材,在创作是才会派上用。比如,尺幅较大的作品,应选择相对高大的、舒展些的植物,这样创作作品时,更容易造势,使观者视觉上也更舒服一些。尺幅相对较小的作品表现一些奇草野卉,也别有清趣,但这些都是相对而言的,并无绝对,大家还是要在创作作品时,根据构图需要而灵活掌握。还有,在写生时要大胆取舍,不够的可以移花接木给加上,多余的要果断舍弃,其实,写生也是一个创作的过程。要想达到心手合一、神型合一,还是需要我们画者下一番功夫的。

  禽鸟写生 准备对禽鸟写生时,应该先对禽鸟的骨骼及身体上覆盖的羽毛功能、名称做一个初步了解,这样在写生时更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写生时抓动态、画局部就不会慌张。禽鸟是活的,你不知道其下一个动态是什么样子,有些动态也是瞬间的,这些瞬间的动作也容易更生动,这时候要注意动物首尾协调性,翅膀及羽毛的变化,禽鸟足部的状态。大的动态抓住以后,就是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

  禽鸟嘴部 禽鸟嘴部能部分体现出鸟的饮食习性,短且稍宽短的禽鸟大多是杂食型鸟类,大多以植物种子、花朵、昆虫等为食,嘴长尾短腿长,一般情况下为涉禽,以食鱼虾为主等等这些,画者在写生物像时,应该对其习性、活动环境、科属基本常识大概做一些了解,这样在自己创作作品面对观者时,才有可能不被指出一些最基本的错误。除了禽鸟嘴部尖端及整体的形状,禽鸟鼻孔周围的结构也要认真观察。因为,每种禽鸟的科属、种类有所不同,其鼻孔的位置、结构也不大相同,这一点我们画者在写生时也应该注意一些。

  禽鸟眼部 昔有顾恺之“阿睹传神”之说,可见眼睛的重要性。人物画如此,禽鸟、走兽亦如此,天下万物,皆有灵性。传情达意,往往要通过心灵的窗口——眼睛。所以我们在写生或创作时,禽鸟、走兽的眼睛则体现其心中的情绪。实际上禽鸟、走兽的眼神也是我们画者情绪,八大山人所画的禽鸟、渊鱼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禽鸟羽毛部分 我们在准备观察禽鸟而准备写生时会发现,部分现实生活中的禽鸟,羽毛会排列的比较整齐有序,如果照实写生,在创作的作品当中会稍显呆板,我个人认为是可以做一点大胆的夸张,比如,禽鸟的羽毛可以将其适当的分成一组一组来表达,组与组之间还要有联系。略略强调一下羽片之间大小、长短、宽窄、疏密变化,来塑造禽鸟体积和韵律感,从而达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效果。

  禽鸟足部 禽鸟的足部分,在其整个身体动态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写生前我们还是要了解一下,禽鸟足内部骨节多少及各个脚趾作用,还要细致观察禽鸟足部分,角质鳞片大小、长短、宽窄变化、关节处结构等一些细节的变化,从而在没骨画创作时能表达的更加充分。有些禽鸟,如鸭、鹅、雁、鸬鹚、鹈鹕等其足部,可以适当夸张,画的稍大一些,使其笨的更加憨态可掬。但这些我们还是要灵活运用,不可盲目夸张。

  “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这是北宋皇帝赵佶在检查画院画家作品时提出,观察所画物像时应静心细致的建议,在其中一位画家所画的作品中,孔雀登高时先举右足,而被赵皇帝指出,观察物像不够精细。可见宋时期的花鸟画之所以达到一个高度,不是没有其道理的,这也是除了文化底蕴的深厚以外,还有他们对绘画的尊重、严谨、纯粹以及工匠精神是分不开的。我们作为后学者,还应怀着恭敬之心,认真地学习传统、继承传统的态度,才可能有机会,把我们优秀而富有特色民族绘画传播给世界,这是我们作为画者的一份担当,也是一份责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天津画院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 津ICP备09008928号-1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保山西道261号
技术支持:北方网 建议使用IE5.5以上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