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画历程
 

孙其峰

  一、一条曲折多磨道路

  我学画是走在一条极为崎岖道上的。20岁前,我生长在远离大城市的招远县,对学画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既看不到什么真迹,甚至印刷品也找不到,更不用说高明老师的传授了。这一时期如果说在我学画专业上完成了些什么,那么我只能说奠定了一个学画的兴趣。我幼年喜欢画是由舅父引起的,我虽跟他没有更多地接触(在儿童时期我只见过他一面),但我们家的人,尤其我母亲常常讲起舅舅画画如何好,在家乡和济南怎么有名等,这些讲话逐渐给我那幼小心灵上播撒下爱画的种子。我们家有三间客厅,里面挂一些名人字画,其实大半是假的。就是这些假画却也深深印入我的脑海,也是奠定我绘画兴趣的一个方面。

  我上学时路经关帝庙,庙内墙壁上满是有关关羽的绘画,这些画得很不高明的壁画,也是我经常欣赏的对象,甚至我还多次临攀过吕布和关羽的坐下骑。

  在上小学时,我开始看到《古今名人画稿》,我高兴得不得了,我决心自己也买一本,后来终于在招远城庙会上买了一套。其后又看到石印的《芥子园画谱》和上海出版的《醉墨轩画谱》,这才使我大开眼界,我一有时间就临摹这些画谱,我渐渐成了我们学校的小画家了。

  我21岁离开家乡,到了北京。原想是去学画的,但由于生活无着,我只好当了我不愿干的店员。在这时我刻苦学习,1944年在舅父舅母的帮助下,在许多朋友的赞助资助下,我考上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我学画的黄金时代了。但毕业后我又背上生活担子,这时我奔波于各个中学,维持着最低生活水平。北京解放,又把我调到一般行政工作岗位上,一待就是五年多。在这一阶段学画是非常困难了,因为客观情况根本不许可。可我思想上并未忘情于我所喜欢的专业——画画。接下来我被调入天津河北师院美术系教书,算是归行了,但开始教的又不是绘画,而是一些中国美术史之类的理论课程,直到1955年左右才又开始画我的花鸟画。这仅是挤时间可以画画而已,因为我除了教学之外,还兼做行政工作,所以剩给我的时间真少得可怜。为了多争取一些时间,我只好抛掉一切看电影、游乐机会,争取一切我可以争取的时间——甚至少休息来作画、研究、写笔记。这对我来说虽然够不上黄金时代,也可说是白银时代了。三年度荒,生活虽然困难,但那时却有较多的业余时间学画。这是四清之前的又一小段黄金时代。四清在外地参加运动搞了将近一年,不久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待牛棚,靠边站,批林、批孔、反回潮……画画当然没有份儿了。我只好“转入地下”来画。大约从1972年到“四人帮”倒台,这是我又一次偷着作画的时代。这个时期,我画了两本画谱—《孔雀画谱》和《花鸟画谱》。“四人帮”倒台,特别是1978年,北京文化部组成了国画创作班子,这大概算是我作画最多的时代了,断断续续地在这个创作组作画,前后我缴给国家至少有800幅画(约)。1984年之后我患有心脏病,能够作画了,但身体却坏了,真是树欲静而风不宁啊,可我在养病期间,只要能活动,我就不忘画画,应该说这也是我晚年的一个收获季节。纵观我的学画、画画历程,可以说是断断续续、忙里偷闲中度过的。

  二、绘画观念的变化

  1.从役于古人与造化到主笔古人与造化

  我的绘画观大概可以分为几个段落:开始是崇拜古人、模仿古人,认为追上古人就是最高的追求目标。这个绘画观一直到徐悲鸿主持艺专时才受到冲击,接着被崇拜上帝(造化)所代替。实际上是用古人传统的笔墨语言来描写造化。至于我从什么时候感到后于古人和上帝是错误的,甚至认为这是没有出息的,那我就找不出一个明显界限。近几年的一些否定传统以及用西画改造中国画等奇谈怪论,也虽使我一阵子迷惘、怀疑,但很快我就清醒了。我现在坚定地认为,要学传统,更要发展;要学造化,更不要忘了自己是个有主观能动性的画家;也要学外国,但不能忘了自己的民族。还有,艺术不是自我完成与自我陶醉,它是为人的,非为己的。

  2.广泛涉猎与重点攻取

  我知道自己没在年轻时候读好书,所以常常在实践中感到底子薄、知识少。不知在什么时候,我开始读书,古文、诗词、小说、哲学、历史都有所涉猎,尤其喜欢古文与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经常翻阅二十四史中有兴趣的章节,而且我还把《聊斋志异》等文言小说当作古文读本来看。另一方面,我确也细读了一些东西如画论、画史等书籍,我确曾下过一些工夫,并且作了大量的笔记,可惜这些笔记都散失了(文革浩劫)。近几年脑子记忆力差了,越发使我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在记忆力好的年轻时候把书读足,老了,徒呼奈何!

  3.从狂妄自大到虚心

  我在青年时代也和一些青年一样的狂妄自大和目空一切。那时我在艺专学习,我能瞧得起的老师真是凤毛麟角啊。我只看人家短处,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自己则以为了不起,将来可以压倒一切,因此,有好多可以学习到很好很多学问的机会我都放过了,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其后我不知怎么就由自高变为自卑,由自卑慢慢虚心了。我在1954年之后渐渐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在我的笔记里记载大画家的语录,也有我同辈人甚至不如我的同行者的画法记录,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感到自己知道的东西是有限的,相反我知道了群众掌握知识却是无限的。我常对我的学生说起我当年由于狂妄自大而吃了亏,叫他们把我当前车之鉴。

  三、生活历练与其他

  1.朝花夕拾

  20岁之前,我生长在穷乡僻壤的胶东山野,那里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更不用说美术活动了,我接触国画主要的场所就是我家的一个客厅,那里边挂着许多字画,王石谷、邹一桂、陈师曾……都有(其实大半是假的),我喜欢看这些画,有时听客人或家人谈论这些画如何有价值(经济的),这更使我知道国画是非常高贵的东西。使我能够大量欣赏国画的好机会是旧历年——春节,那时家家把家里珍藏的各种画子(包括一些国画)都挂了出来,整整半个月的时间,这对我欣赏国画是一个大好时机,我得以饱览各种山水、花鸟、人物画,虽然这些画水平不高,都是当地或潍县人画的所谓“行活”,但它们对培养我的国画兴趣却起了很大作用。另外,我家不远的街上有一座关帝庙,里面的墙壁上画着满满的壁画,什么三战吕布,鞭打督邮……真是百看不厌,回想起来这也是我童年的一项艺术活动。

  在上小学的过程中,高年级有国画课,不过那里没有专门的国画老师,上课让大家随意画。即便那样,我们还感到很大的兴趣。在我五年级时有一位姓高的老师,他会临摹一些画册上的山水花鸟,他床头上面挂满了许多他自己临摹的作品,这引起我极大兴趣,想着法儿去看这些作品。有时他还给我讲一些古代大画家,我从这时才知道清朝的“四王”和明朝的文徵明和唐伯虎。我有时也想将来自己长大也当一个这样的大画家。在小学阶段,我开始看到了《芥子园画谱》的零散本和《古今名人画稿》,这是从同学那里看到的。后来我自己攒钱也买了一套《古今名人画谱》和《醉墨轩画谱》,我这才有临摹的稿本,我经常临摹,所以我的成绩成了班上第一名,而且整个学校的同学也没超过我的。

  在初中时候,一二年级都有美术课,又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在这里我受了一些正式的美术教育,尤其那几位美术老师(共有四位),他们都以身教和言教提高和巩固了我爱好美术的意志和理想。

  2.老“白专”道路

  解放后,我开始被调出做行政工作,每天工作到十点左右,根本没有星期天,就在那么紧张的日子里,我仍然对我所学专业——山水花鸟不能忘情,我利用一切空余的、短暂的时间画速写,那时人们在生活会上给我提意见总有这么一条“重业务轻政治。”我当然得承认,但这只是表面的现象,我心里却不以为然,在行动上则我行我素,只是尽量隐蔽一些而已。

  其后调入天津师范学院美术系,我还是做党的工作、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画画当然就是业余的。大约在1954年之后我又开始教花鸟画和山水画了,这对我画画似乎是有利的,因为我可以把备课与画画结合起来,这是名正言顺的了,原无可厚非,我认为这大概可以不再因画画而受到指责了。事实却不然,我不但照样因画画而受到指责, 而且这时有了许多新的“帽子”(政治的),例如“白与专道路”、“白旗”……之类,我戴过这类的许多“帽子”,有的“帽子”戴了还不止一次,反正头上老有一顶“白专”之类的大“帽子”。这些“帽子”一直到打倒“四人帮”之后才被摘掉,而且给我换上一顶“又专又红”的桂冠。因为我这时已经疲了,我的座右铭是人毁不怒,人誉不喜,这顶桂冠我当然也有些高兴,因为这意味着我不再受批判了,仅此而已。

  3.笨干与巧干

  我的学习方法从宏观上看应说“巧干”,从微观上看则又是“笨干”。说“巧干”是因为我没人家那么多的时间,只有“巧干”才能取胜。所谓“巧干”就是说我不是一步挨着一步走的,而是连蹦带跳走向目标的。具体说我是干一阵子就总结一阵子,把学到的东西系统化、巩固化、举一反三化,所以我的所谓“巧干”就是抓典型、抓关键的以少当多法。那么我又如何“笨干”呢,这就是我在具体学什么的时候,则又用以多压少的不厌其烦的笨方法,人一己十,人十己百……我就是这样进行学习的。

  4.见缝插针

  因为工作、教学占去了我绝大部分的时间,给我剩下的只是一些工作与工作或是教学与工作之间的小缝隙,我要想画画,只有见缝插针了。我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在那些极短的空余时间,三分钟、五分钟……别人根本瞧不在眼里,我则“大插其针”,或画速写、或画默写、或记笔记……我常告诉我的学生说:“上帝给我的时间,我一秒钟也没还给他。”所以我是一个业余画家,而且是一个以零星时间“起家”的业余画家。别人说我重业务轻政治,虽然不符合事实但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我经常不看电影,更不聊天,至于下棋、打扑克更没我的份儿,所以在别人眼里我只有画画,但我可一直是看报的,一直是注意国家命运的。现在我给我自己下个定语是:不管身边琐事和生活上的杂事,只管国家大事和专业的要事。

  5.生活上无过人之求,业务上有超群之想

  我曾经写过一个座右铭:“生活上得过且过,治学上贪得无厌。”这虽是玩笑话,但也在较大程度上道出了我的人生哲学。

  我向来未羡慕过人家有这有那、生活阔绰,却不断注视着我的同辈谁有什么进步、谁有什么成就。每当我看到我的同行或朋友有什么新业绩出现,往往会鼓起我的上进心,鞭策我更加努力。我长期以来,对待生活,总是知足常乐、安于现状,别人阔绰,对我没什么刺激。但在业务上我确是不满现状、不甘落后。从我在不断自觉进修中所订的一些计划中,可以证实这一点。

  6.老年的追求

  常听见有些老人说:“退休无事可做”、“无事无聊”、“精神空虚”等,可我为什么从未有此心态。恰恰与此相反,我觉得人虽老了,但我从来没感到“无事可做”我一张画未画完,就想到另一幅。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进入老境之后,一方面自己的风格面貌逐渐突出,另一个方面对别人艺术风格的“排他性”也逐渐强烈起来,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没有风格面貌是不好的,有了“排他性”也是不好的。因为这种“排他性”会使你的艺术失掉了营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天津画院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 津ICP备09008928号-1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保山西道261号
技术支持:北方网 建议使用IE5.5以上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